百相网

搜索
查看: 192|回复: 1

父母应该反思“以爱之名”的教育观,学会理性关爱

[复制链接]

2

主题

5

帖子

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8
发表于 2023-1-8 17:03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随着国家的强盛,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,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关爱也越来越多,越来越全面和深入。除了吃穿住行用这些生活照顾外,家长的关爱重点也逐渐转移到孩子的能力培养上。从未出生时的胎教到早教(1~3岁就开始)、幼儿教育、K12教育的各个阶段的深度介入,生怕落后于他人,耽误了孩子的一生,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: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,孩子们至少在关爱起跑线上是平等的。


真的有人生起跑线吗?
那么“以爱之名”出发的教育观到底有没有问题呢?说有问题的,一定会举例有些父母强加意向给孩子,直接给孩子规划好了未来;又比如不论孩子是不是喜欢,就给孩子报了一堆课外补习班,总之别人家孩子有的,我的孩子也必须有等等,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,我们在持此类意见的同时,是不是也需要更深入地思考,是不是隐隐觉得,全面否定其实也是不对的。什么才是真正以爱之名的教育,正如本文标题给出的结果,只有学会理性关爱,才是真正的以爱之名的教育,而不是加了引号的。家长们要记住,教育不是简单的事,简单否定的结果可能不会带来真正改变,大家依然还在拼命地输出爱,哪怕没有任何结果也在所不惜。
这就是“以爱之名”的可怕之处,似乎拿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了,好似生活悖论一般。今天我们就试着理理这凌乱的教育观,找到回归理性之爱的靠山,而不再随波逐流。
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,简单教授科学知识是片面的。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对症下药,解决孩子高分低能的问题。很多家长觉得这个问题解决得并不好,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有二十年了,改观也不大。这里有国家教育体制循序渐进转变的一个过程,同时还要满足教育本身从量变到质变转换的需要。但是从根本上来讲,是要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观念的彻底改变,去追寻教育的真谛,这都需要时间消化、转变、验证和吸收。因此,我们认为反思教育观第一要务,不拿孩子成绩说事,分数只是一时之得,培养孩子健康成熟的人生观、价值观才更为重要。


分数只是一时之得
对学校教育的认知应该更理性,更科学。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,家庭教育不能抵消学校教育成果。这里有个辩证的逻辑在,学校教育更科学更理性,家庭教育则更注重言传身教和细水长流,家长的以身为范,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,学校占40%,家庭占60%,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一味将教育推给学校的做法很不可取,如果说科学知识是硬件,那么诸如人生观、价值观、情商、表达能力等等的培养都是软件,学校教育偏硬件,家庭教育偏软件,缺一不可。学校近些年注重德育教育,弥补教育短板,就是学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,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。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才是对孩子最成功的教育,因此不要过于依赖学校教育是给家长们的忠告。
唯分数论只是定义了短暂的结果,成就不了孩子的人生。我们从小到大,离不开分数的评判,上学要分数,工作同样要分数,分数似乎成了我们人生考核的最大依据。但是,我们似乎忘记了,生活中非量化的东西对我们同样重要,一个优秀的人并不是以分数论的,对孩子来说更应如此,他们就像一块块黑板,可以擦写重来,所以分数对他们其实并不重要。当下的唯分数论也有受升学压力影响的原因,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唯分数论给孩子的消极影响,这种影响可能是一生的,不是走独木桥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。我们在选择结果的时候,选择更长远的才是最合理的。所以,我们认为分数可以检验当下,不能检验人生,送孩子一生可以依仗的能力才是最好的结果。
对孩子教育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,并为之奋斗。实际上,学校已经在做了,那就是生涯规划教育。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,是解决三个问题,分别是:“我是谁?”“我要去哪里?”“我如何去那里?”,对应的就是自我认知,自我分析与自我发展。这个说法很好理解,但是做起来有点难度。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早,他们往往会很早就表现出探索人生的欲望,如果你的孩子不时表现出发愣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,你就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了,他们可能已经开始思考人生了,也就是我们嘴里说的“小大人”,这其实是一种好的趋势,当温饱不再是生存的主题,那么他们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就超乎你的想象了。这个时候我们再用生存问题去提醒他们好好学习,只会适得其反。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,主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,并为之努力,就会让学习变成主动行为,并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。家庭教育在这个阶段的重要性不可替代,所以从欣赏孩子的探索欲开始,平等对话,让孩子在被认同的状态中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出口。为此,尊重孩子的思考,认同孩子的成长,潜移默化地创造条件,让孩子主动发现、主动学习、主动养成,这就是理性关爱的核心要素。


人生需要规划
最后,我想说的是,与其让孩子成为你想他成为那样的人,不如让孩子早早就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。并引导他为之奋斗,这就是理性关爱,这种关爱会让孩子受益终身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

主题

4

帖子

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8
发表于 2 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求沙发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百相网

GMT+8, 2025-10-16 05:43 , Processed in 0.301171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